2022年三季度“曲靖好人”候选人公示
按照曲靖市文明委工作安排,市文明办联合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在全市组织开展“曲靖好人”评选宣传活动。在各县(市、区)文明办、各行各业层层组织推荐的基础上,经“曲靖好人”评委会认真评议,评选出2022年三季度“曲靖好人”候选人9名,现予公示,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公示时间为2022年10月24日起至10月31日止(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如对被公示人员有异议,单位和个人均可来信来访,向曲靖好人评审委员会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反映。
地址:曲靖市麒麟区文昌街67号市文明办综合科;
邮编:655000;联系电话:0874-3182009(传真)。
附件:1.2022年三季度“曲靖好人”候选人名单
2.2022年三季度“曲靖好人”候选人事迹简介
曲靖市文明办
2022年10月24日
附件1
2022年三季度“曲靖好人”候选人名单
(9名)
一、助人为乐(4名)
徐小加 沾益区播乐乡乐利村委会木扎村村民
牛小益 罗平县老厂乡马米村委会上马米村村民
郑红琴 麒麟区初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
李加跃 富源县中安街道厦格社区小厦格村居民
二、诚实守信(1名)
付学浩 沾益区花山街道大树屯社区一组居民
三、敬业奉献(3名)
赵生艳 云南能投硅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蔺如贤 罗平县鲁布革布依族苗族乡人民政府安监站站长
杨加顺 宣威市热水镇建新完全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四、孝老爱亲(1名)
刘云花 宣威市热水镇格依村委会村民
附件2
2022年三季度“曲靖好人”候选人事迹简介
徐小加助人为乐先进事迹简介

徐小加,男,汉族,1950年3月生,沾益区播乐乡乐利村委会村民。
在沾益区播乐乡乐利村木札大水池至富源发家这段路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位拿着锄头、铁锹在填坑垫土的老人,他就是73岁的徐小加。从2008年开始,无论酷暑寒冬,他都义务修补乡村道路,坚持了十多年,如今年事已高的他依然在一锤一铲的义务修着路。徐小加的儿女都在城里上班,本可以在城里安享晚年,但他却主动放弃进城机会,留在乐利村,继续为村里人修路垫路。十几年里,徐小加前后用坏了十多把铁锹、背坏十几个背篓,所有修路工具都是徐小加自掏腰包购买的,但从未对人提起。
多年来,徐小加依然保持着修路填路的初心,他的执着、无私早已在乐利村里传开,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徐小加让道路变得平坦,给群众带来了便利,更带来了向善向上的力量,很多人评价他:“他就像是新时代的愚公。”
牛小益助人为乐先进事迹简介

牛小益,男,汉族,1956年5月生,罗平县老厂乡马米村委会上马米村村民。
牛小益长期热心公益、乐善好施。他将村里的老人视作自己的至亲,每年凡属村里70岁以上老人,都会收到他发的红包。他捐资3万元给罗平县老厂乡马米村及其周边地区的学校特殊儿童,用于建造专用卫生间等,帮助这些孩子改善教育设施设备条件。2016年,牛小益父子共出资40余万元,为村民修通了一条长7公里的砂石路。2020年捐款10000元用于村委会换届,2020年疫情期间,他捐赠了一万块钱现金给村委会用于抗击疫情。2021年捐款40000元用于吉白完小建设“阳光成长班”,圆残疾儿童上学梦。每次回到家乡,牛小益都会捐赠总计万元以上的善款……数不胜数的善行义举是牛小益最鲜亮的名片,现在连同他的三个儿子都热衷于家乡公益事业。
牛小益虽出身贫困,但靠着一双勤劳的双手,成功脱贫致富。他热心公益,用实际行动回馈家乡,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
郑红琴助人为乐先进事迹简介

郑红琴,女,汉族,1991年3月生,中共党员,曲靖市社会组织青年人才联合党支部组织委员,曲靖市麒麟区初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
2017年,郑红琴创办了曲靖东山社工站,至今,她带领团队走访筛查困境留守儿童100余名,入户家访陪伴超过2000小时。她积极整合利用当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闲置校舍等空间,为乡村留守儿童建立起5个“儿童之家”,培养本地的妈妈骨干和乡村社会工作服务者,每周五天常态化为3000余名乡村儿童开展免费作业辅导、生活教育主题课程,帮助乡村儿童自信、健康、安全成长。她和团队连续四年举办“重阳节敬老爱老活动”,筹集价值20余万元的助老物资,改善2000余名独居老人和困境老人的生活条件。
多年来,郑红琴始终不忘公益服务的初心,用真心、真情尽己所能做着公益事业,用行动帮助他人,用爱温暖人心,她的团队力量也不断壮大,帮助着越来越多的人。
李加跃助人为乐先进事迹简介

李加跃,男,汉族,1978年5月生,曲靖市富源县中安街道厦格社区小厦格村居民。
李加跃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里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在自己生活富足时,他大力帮助贫困山区品学兼优但家庭贫困的孩子,帮助孩子实现上学梦想。在国家脱贫攻坚的路上,他主动站出来,从2018年至今,每年都到楚雄、香格里拉、怒江、富源等贫困山区发放价值26万元的衣物、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物资,为贫困学生累计捐助生活费用16万元。现在仍在捐助8名在校学生。
多年来,他致力于公益事业,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带去了接受教育的希望,帮助很多孩子走出大山,成为大山里的一束光。
付学浩诚实守信先进事迹简介

付学浩,男,汉族,1996年8月生,沾益区花山街道大树屯社区居民。
2021年5月7日,沾益区花山街道大树屯社区一组居民付学浩外出回家时,在道路边发现一个黑色的文件包,里面有一沓一百元的钞票以及一些领款票据。付学浩等待几个小时后,依然未见失主前来寻找。付学浩便报警到花山派出所进行求助,经派出所和社区工作人员到现场仔细核实后,认定该公文包是大树屯社区某位村干部遗失的发放居民土地流转金的公文包,包里面有发放居民土地流转金24904元,随即通知了该村干部确认并领取,该村干部表示自己掏钱对付学浩表达感谢,但被付学浩拒绝了。
付学浩的文化程度不高,家庭也不富裕,但付学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彰显出一位普通市民诚实的可贵品质。
赵生艳敬业奉献先进事迹简介

赵生艳,女,汉族,1986年10月生,云南能投硅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赵生艳从事多晶硅和有机硅生产和技术研究工作14年,参与3个生产装置的设计、建设,参与组织并指挥装置一次试车成功,产出的DMC产品总环体含量>99.99%wt,从分析图谱检测计算无有害峰,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在有机硅精馏装置设计中提出采用节能技术,降低蒸汽消耗17t/h,每年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约2856万元。她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第一届云南省技术能手、云南省三八红旗手、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云南省多晶硅操作工技术状元等称号,先后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取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赵生艳同志长期以来秉持吃苦耐劳、善于钻研的敬业精神和勇于担当、务实创新、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为企业发展提质、降本、增效做出了贡献。
蔺如贤敬业奉献先进事迹简介

蔺如贤,男,汉族,1975年2月生,曲靖市罗平县鲁布革布依族苗族乡人民政府安监站站长。
蔺如贤多年来始终坚守在应急救援和安全监管第一线,在抢险救灾等工作中奋不顾身,敢于担当,所负责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8年来未发生任何安全生产事故。他始终把群众安全放在心上,每次八大河赶集日、学生放假日,湖边总会有他的身影,学生们将他视作万峰湖畔的“守护神”。截至目前,他护送学生乘船30万余人次,到校园开展安全知识讲座30余场次,覆盖15000余名中小学生。从1996年至2020年,他先后17次获表彰嘉奖,2016年至2019年连续4年年终考评为优秀。
蔺如贤爱岗敬业,用担当作为践行着对党的忠诚,无怨无悔的在万峰湖畔为鲁布革乡应急管理事业默默奉献。
杨加顺敬业奉献先进事迹简介

杨加顺,男,汉族,1971年10月生,宣威市热水镇建新完小党支部书记、校长。
杨加顺因幼年患小儿麻痹,成了残疾人(肢体残疾三级),从1992年9月走上了教师工作岗位30年来,他克服身体的不便,始终坚守在农村教育事业一线,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作为一名残疾教师,他崇尚“教育绝不落下一个残疾人”,主动收留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经常为他们补课送教,有一名严重脑瘫儿童,不能随班就读,杨加顺自己开不了车,就让妻子拉着他去为这个儿童送教上门。他既当校长又当老师,坚持上主学科(语文、数学),在他的带领下学校教学成绩名列前茅,他本人也多次获得“优秀教师”等荣誉。
杨加顺就是这样无怨无悔、不知疲倦地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践行着责任坚守、执着担当的精神。
刘云花孝老爱亲先进事迹简介

刘云花,女,汉族,1968年11月生,宣威市热水镇格依村委会村民。
刘云花长期坚持照顾卧病在床的公公,被乡亲们称为“格依好媳妇”。1997年,公公生病住院治疗,刘云花没日没夜地守候照顾,她端水喂饭,端屎端尿,从不嫌脏,同一病房的病人都误认为她是老人的亲生女儿。公公出院后落下了偏瘫,不仅家里花费了大笔的医药费,公公还从此由一个健康人变成生活难以自理的人,刘云花便毅然承担起照顾老人的重任,公公大小便不方便,她购买了一个便桶放在墙角,每天清洗一次;公公洗澡要备好衣物、洗澡水;吃喝拉撒无一不安排得妥妥当当;家境日渐宽裕,刘云花为了让公公过得舒心,她买了一台微型电视机放在公公床头,替他解闷。
刘云花24年如一日用爱心和耐心精心照料公公,用无私的爱、坚韧向上的精神撑起一个温暖的家,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