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五张名片”系列报道之古鱼王国(一)——穿越亿万年 带你揭秘“古鱼王国”演化之谜
说起古鱼化石,你是否会觉得距离我们很遥远?但随着科学家的研究证明,包括人类在内的脊椎动物的最早祖先可能是一条鱼。这些年,随着一块块古鱼化石在曲靖相继被发现,“古鱼王国”的神秘面纱也被逐步揭开,曲靖被全世界公认为古鱼化石研究圣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早期鱼类栖息和繁衍的天堂。

曲靖地处滇东高原,境内山峦起伏,亚热带与温带共存的复杂气候也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系统,使其形成了独特的动植物群落和自然景观。时间回溯到大约4亿年前的志留纪——泥盆纪时期,彼时位于华南板块西南缘、地处赤道以南低纬度地区的曲靖,成为了古鱼远祖繁衍生息的绝佳选择。“咱们经常说的一个词叫做沧海桑田,海和陆的分布格局其实在我们地球上自有生命以来已经变化过很多次了。咱们曲靖4亿年前在赤道南部,相当于现在印度尼西亚所处的纬度,是一种温暖的、滨浅海的环境,即温暖的海滨。所以这样的环境很适合生命的衍化和繁盛,这是我们曲靖为什么会有古鱼繁衍和演化的一个重要古地理原因。”云南省高校曲靖自然历史与古鱼演化重点实验室负责人王建华介绍。

从大约4.2亿年前的晚志留世,一直到3.8亿年前的中泥盆世,当今世界上已发现的绝大多数古生代鱼类几乎都能在曲靖找到踪迹。那为什么曲靖地区的古鱼化石能如此丰富,且保存完好呢?
王建华告诉记者:“近年来我们以曲靖为中心,在方圆数百公里的范围内做了很多基础地质调研工作。曲靖是保存化石最好的一个区域,这也和当时曲靖的古生代时期的古地理环境有关。生物体死亡之后,要形成化石,首先经历有机体分解、搬运、堆积、埋藏的过程,其中涉及到当时海洋的波浪、水流等地质作用。已有的研究表明,可能曲靖当时地处一个海湾,海湾内水动力较弱,海流和风浪将这些生物的遗体冲刷搬运过来,在风浪相对较弱的地方沉积下来,堆积起来。随着地质作用的演进,沉积物及鱼类遗体后期就形成了曲靖得天独厚的鱼化石。”

经过不断论证,曲靖的鱼化石以门类齐全、出现时代早且原始类型多、地区性属种多、化石保存精美等主要特点,以及举世无双的完整性、独特性、稀有性而享誉世界。早在1987年,古鱼类国际学术研讨会就曾在曲靖召开,并在西屯生物群的核心产地安排了野外实地考察;2019年,第十五届早期脊椎动物国际学术研讨会再次在曲靖召开。曲靖一直以来都是古鱼类学家梦寐以求的化石研究圣地。经历超过一个世纪的研究工作,曲靖已被公认为脊椎动物几个重要原始类群的起源中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生代鱼类栖息和繁衍的天堂,曲靖也因此享有“鱼的故乡”“古鱼王国”的美誉。
王建华表示:“我们现在持续进行着一些基础地质学的研究,这些研究可以为我们曲靖古鱼的演化和辐射历史事件的一些细节刻画提供科学支撑,可以为我们今后讲好古鱼演化的故事,把曲靖古鱼王国这一名片名副其实地展现出来。同时,这也是我们正在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非常重要的一项基础工作。相信在后期,我们会把曲靖古鱼类与古地理、古环境协同演化的工作做得越来越细,越来越好,使得老百姓逐渐认识到,原来在我们曲靖,还有这样的自然遗产与瑰宝。”
曲靖融媒记者 杨捷如 甘鹤(来源:掌上曲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