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解读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多年来,曲靖市一直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作为重点,通过开展系列活动、采取有力措施,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以及营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为进一步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增添力量。
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近年来,曲靖市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纳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文明委召开会议或发文作出安排部署,考察当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安排部署情况。积极发挥社区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本市(区)教育、民政、文旅、体育、团委、妇联、科协、残联、关工委等部门有常态化工作品牌或经验 。本市(区)范围内每年有1至2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检查考评。本市(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有安排、有落实。
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未成年人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 广泛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未成年人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雷锋志愿服务、“劳动美”社会实践、“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情况。
深入开展喜迎二十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围绕喜迎二十大,组织青年团员、少先队员等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组织开展“新时代好少年”等未成年人先进典型学习宣传活动。加强未成年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持续开展经典诵读和戏曲、书法、传统体育等进校园活动。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创新开展有特色、效果好的主题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正式材料为准,实地考察校园、教室有无悬挂、张贴核心价值观“24个字”。中小学思政课落实好、取得很好的效果,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健全、工作开展好。中小学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有具体方案、有实际效果,通过走访了解、网络查询、接受举报、征求意见等方式。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要求有措施、有保障。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落实体育课程和课时安排要求。中小学校开齐开足美育课程,有课时安排、有工作落实。中小学校劳动教育有课时安排、有劳动实践。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引导学生绿色上网、文明上网。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措施扎实,氛围浓厚,成效明显。中小学校、幼儿园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有具体方案,有实际效果。
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中小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社区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 90%的城市社区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社区有未成年人开展文体活动的场所、设施和活动安排。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接纳未成年人参观学习有安排、有效果。有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点), 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地级城市有市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1所,所辖城区各有辅导站1所,直辖市城区和县级市有辅导站1至2所。运用面询、授课、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引导。校外教育活动导向正确、规范有序。
营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
扎实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探索推进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有管理制度、活动项目,经费保障和有学校教师、志愿者以及对口支持单位人员等组成的专兼职辅导员队伍。开展内容鲜活的道德实践活动,以德育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以乐促智,开展力所能及的技能培训活动,以技促能。
切实抓好县级青少年活动中心、市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青年之家”综合服务平台等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管理、使用工作。
创作推出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优秀文化产品,扫除淫秽色情低俗、暴力恐怖迷信等有害信息和出版物。
定期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网络沉迷宣传教育,加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杜绝接纳未成年人的违规经营行为,取缔“黑网吧”。
整治学校、幼儿园周边环境常态化、效果实,按照相关距离规定,学校、幼儿园周边无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无酒吧、歌厅、舞厅、卡拉OK厅、电子游戏厅、游艺厅、台球厅等营业性娱乐场所,无非法行医或以人流、性病治疗业务为主的诊所。校园周边取缔从事非法经营活动的游商和无证照摊点,无烟、酒、彩票销售网点,无“三无食品”,无恐怖、迷信、低俗、色情玩具、文具、饰品和出版物销售。
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和救助流浪儿童等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有措施、效果实,针对本市主要公共场所,无流浪、乞讨未年人。
本市(区)主要新闻媒体、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和社会媒介做好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宣传,考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宣传氛围,包括刊播相关稿件情况和公益广告情况。